“抬頭看很藍,往周圍看,廣州像被一個罩子罩住九份民宿了!”10日下午,廣州剛解除重度污染警報,五位廣東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協委員相約登廣州塔,調研大氣污染及治理情況。在廣州塔上距地面490米的監測點,代表委員被眼前的景觀震撼。雖然當天陽光明媚,而且廣州塔上的幾個監測點P M2 .5濃度也沒有超標,但代表和委員們依然難解疑惑:為何數據和直觀感受差異這麼大?
  數據和所萬利多製冰機見有差距
  廣州塔大氣垂直監測站是此次調研的第一站。據悉,這是目前國內最高的大氣監測點,剛運行11天,平時不向公眾開放。116米、168米、490米——— 代表和委員們乘電梯由低到高逐一“usb踩點”。
  來到距離地面116米的第一個監測點時,代表委員們對眼前所見頗感“意外”:雖然當天陽光明媚,廣州城卻“隱藏”在濃霧之中。“放汽車借款眼看模糊,空氣質量是不是不達標?”省人大代表、市廣百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譚燕紅感嘆。
  在狹小的監測點內,六個儀器正在實時監測PM 2.5、PM 10、二氧化硫、一氧化氮等六個空氣污染物指標。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主任助理裴成磊介紹,儀器顯示的監測數據每分鐘都會發生設計裝潢改變。
  儀器顯示,在116米的高度,PM 2.5瞬時濃度是61.9微克/立方米,沒有超標。在距離地面168米的第二個監測點,PM 2.5瞬時濃度顯示為64微克/立方米,也沒有超標。
  “廣州像被罩子罩住”
  最後,來到廣州塔488米高處,代表被眼前的景觀吸引:“抬頭往上看天很藍,往下、往周圍看,廣州像是被一個罩子罩住了!”省人大代表、廣東省婦幼保健院院長張小莊發出感慨。
  488米已經是普通游客爬廣州塔能到達的最高點。而最高的監測點比觀景平臺還要高十幾米,需要爬上一個與地面成90度的窄鐵梯才能到達。
  “既然來了,還是堅持下去。”唯一的女代表譚燕紅第一個爬上去。“PM 2.5,61.9微克/立方米。”上來後,譚燕紅徑直走到儀器前報出數據。
  反饋
  數據達標但“看起來不美”引代表發問:
  “相信自己肉眼還是相信數據?”
  南都訊為何在三個不同高度的監測點,PM 2.5濃度相差不大?為何PM 2.5監測數據達標,肉眼所見的廣州卻是灰濛蒙一片?在調研活動的第二站省環境監測中心,代表和委員們提出自己的疑惑。
  對前一個問題,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黃祖照解釋說,在不同的天氣和氣象條件下,大氣邊界層的高度會發生變化。如果氣象條件好,大氣邊界層有時會超過1000米,1000米之下的PM 2.5瞬時濃度比較接近並不奇怪。
  對後一個問題,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、省大氣環境首席專家鐘流舉解釋,肉眼看到的能見度下降,並不一定是灰霾造成的,登上山頂有霧氣,同樣看不遠。目前我們遇到的霧霾或者灰霾,其中都有水汽的成分,具體霧和霾的比例各有多少則隨氣象情況變化。
  對此,廣東省政協委員、中山大學教授楊中藝提出,監測數據達標但“看起來不美”,原因在於我們的標準較低。“同樣是良或優,我們的標準低於外國的標準。”
  “我們到底是要相信自己的肉眼,還是該相信數據?”省人大常委會委員、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楊英認為,要讓老百姓對監測數據心服口服,除多做科普外,也有必要加強第三方機構對監測設備的監管。
  追問1
  灰霾成分和來源何時才能查清?
  此前,中科院有學者研究成果稱“機動車排放對北京霧霾貢獻比例不足4%”,引發爭議。有關“貢獻比例”也成為昨日調研的關註焦點之一。“廣州和珠三角地區機動車尾氣等貢獻比例有多大,灰霾成分結構如何?”在省環境監測中心座談時,省政協委員趙子文提出疑問。
  廣東省大氣環境首席專家鐘流舉回應,全省21個地市從去年12月底才開始PM 2.5監測發佈工作,用於研究的原始數據積累還不夠多。目前,全省層面的灰霾源解析工作也尚未開展。
  “既然PM 2.5的組成結構、來源結構不清,卻不時聽到專家談各種污染物對PM 2.5的貢獻比例,這是自相矛盾。沒有診斷或診斷錯誤,對解決問題於事無濟且浪費公共資源!”楊英代表直言。
  鐘流舉也表示,政府部門應再規劃建設一批用於源解析的大氣成分站,且設立更多的監測站點便於開展研究。
  據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黃祖照透露,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目前正在聯合其他單位聯合開展PM 2.5來源解析的科研項目,2014年底前有望完成研究,拿出第一手的PM 2.5成分、來源等數據。
  追問2
  “治氣”方案何不公開征求意見?
  昨日在座談現場,有代表問起全省層面大氣污染應急預案的進展。
  鐘流舉表示,珠三角的大氣重污染應急預案1月8日已獲得省政府原則性通過,但目前尚未正式公佈。代表建議這些預案實施前還應向公眾征求意見。
  省環保廳相關處室負責人表示,由於強制減排等應急措施大多是針對政府部門、企業和學校等,應急預案在向省府上報前已向發改委、交通、教育、經信委等部門征求過意見。
  楊英代表認為,灰霾事關人人健康,而且雖然已內部征求意見,但這仍比不上全社會的智慧。內部征求意見不如公開,在草擬相關的政策時應該公開,更廣泛向社會各種專業機構、專家以及大眾公開征求意見。
  上奧一網看調研直播
  wen.oeeee.com
  對本次調研活動,南都全媒體進行了全程直播。
  從1月10日起,南都推出“微兩會”系列,用“微報道”、“微訪談”、“微互動”等,全程報道“兩會”。
  調研當天,“@南都廣州”微博全程直播廣州塔探霾行動。
  同時,南方都市報聯合奧一網網絡問政平臺、南方民間智庫共同推出了兩會直播室微訪談欄目。
  調研當天,省人大代表趙廣軍、譚燕紅還作為2014年廣東省兩會直播室的嘉賓參加了微訪談,探討灰霾污染問題。
  調研名單
  張小莊 省人大代表、省婦幼保健院院長
  楊英省人大常委會委員、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
  譚燕紅 省人大代表、廣州市廣百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
  趙廣軍 省人大代表、廣州海珠區江南中街道社區服務中心職員
  趙子文 省政協委員、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
  統籌:南都記者 薛冰妮 靳穎姝
  採寫:南都記者 靳穎姝 任先博 陽廣霞 薛冰妮 許曉蕾 黃怡 李文 徐艷 劉軍
  攝影:南都記者 馬強  (原標題:監測數據沒超標,肉眼看卻灰濛蒙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y69ryczb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